Monday, January 19, 2009

这是一个悲哀

最近官报证券日报的一个副编辑以“美国人”攻击谢国忠,这是一个悲哀,使人想起文革:假以意识形态,随便给人扣帽子。还好谢国忠是中国公民,倘若谢 是美国公民,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超越意识形态,具备开放的胸怀,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到洋务运动,所谓“洋为中用,国学为体, 西学为用”,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极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即便是到了21世纪,动辄“美国购买中国资产,大幅套现”、“美国次贷是阴谋”,不乏“爱国写手”大书特书,不明就里的民众尽情地在网络宣泄他们在平日里备受压抑的“爱国主义”。

---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月17日,由第一财经和唯众传播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创业新锐榜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视频直播此次会议。北京万通地产公司 董事长冯仑在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对于2009年房价走势的判断,面临的一大困难莫过于这个行业逐步陷入道德的陷阱,逐步去市场化,所以价格就变得无法 判断了。

  冯仑指出,目前政策对于房地产业影响越来越大,事实上政府应该“做保障,剩下的都不用管”。他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化程度高的只剩下高端市场,所以2009年会更多的关注商用不动产。(元平 发自上海)

  以下是新浪财经对话冯仑实录。

  新浪财经:您对2009年的房价怎么看?万通2009年的房价策略是怎样的?

  冯仑:实际上现在房地产,特别是住宅,每年大家都会谈一些走势、价格,但是仍然都是猜测,市场、政府、消费者还有企业之间的博弈规则太模糊。就像开运动会,你不知道裁判是什么裁判,不知道运动员怎么跑,不知道观众怎样看,所以预测不准。

  我对09年整个市场有两个比较担忧的地方。第一是这么多年住宅的政策已经高度的道德化和意识形态化,出现了政策非常紊乱的表现。

  从这几年来看,大家关于所谓民生保障住房的政策细节和措施,在中国可以找一个人讲得很清楚,几乎已经不可能。原来任志强还可以讲清楚,现在我看任志强也讲不清楚了。这样的情况下,市场逐步脱离了一个理性的商品市场规律,所以我们就越来越难判断了。

  第二,在住宅方面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政策影响越来越大。去市场化之后,实际上我们就没有价格问题了,你也就不用预测了。

  09年对价格走势的判断,最困难的莫过于因为这个行业逐步陷入道德的陷阱,逐步又变成了一个去市场化的方式。所以,价格就变成了无足轻重,无法判断了。

  新浪财经:那作为运动员您准备怎么跑?

  冯仑:我们现在就看哪里市场大,哪里的政府不破坏市场我们就去哪里跑。

  新浪财经:哪里市场大?

  冯仑:中国高端的市场、公寓我们认为相对市场化程度高。商用不动产市场化程度高,这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希望在这些地方使企业的创新可以得到市场的回馈,可以得到变现的机会。

  从万通来说是强调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应对和跨越周期,所以我们会继续在住宅高端市场上耕耘,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我们今天开玩笑,我们的产品都要 戴绿帽子,变成绿色的建筑和绿色的经济,另外更多关注商用不动产,在商用不动产上做更多的努力,使企业逐步可以走到下一个蜜月。

  新浪财经:那您应该很同意潘石屹关于降低商业物业出租税的那个提案?

  冯仑:在潘总提案之前,媒体上也在呼吁。因为现在你们应该特别注意到一个特别扭曲的现象,就是万科去年年末交的税近70亿,利润才30多亿。这 样投资者就没有积极性了。有的企业可能会选择逃税,有的还能靠理想支撑,当企业逃税又不能生存的时候,就剩下一个道德诱因了。当一个行业靠道德激励发展的 时候,这个行业除了死亡没有选择。

  新浪财经:那您觉得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

  冯仑:政府现在就是做太多了,政府就是做保障,剩下的都不管,现在政府要管公务员、夹心层、改善型住房。政府管太多,结果就是“有多少爱等于幸 福”?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政府把保障管好,其余统统放好,让市场来做,这样所有的都解决了。就像新加坡政府管保障,剩下的就不管了,也没有说管到这么 多。

冯仑讲的很不错,听来听去也就他和王石实在一点。前段时间地产一放松,各地方政府就纷纷出台,那么高土地转让价已经由买方者承受,还要动用纳税人交的钱补贴公务员——美其名曰“救市”。

---

房企总支出近半流向政府

除了2008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外,REICO工作室还对我国房地产开发费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支出角度来看,开发企业的总支 出中有接近一半是向政府的支付,流向政府的比例(包括土地成本和开发销售环节税收)达49.42%,其中土地成本占总支出的30.36%。在房地产开发企 业的总销售收入中,企业剩余(总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和税收)占总销售收入的26.14%。“企业剩余收入并不等同于企业利润,因为还要考虑建设周期的问 题,一般项目的建设周期都需三四年。”REICO工作室王震博士说。

---

去年年底,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荣获诺奖。凤凰资讯台“开卷8分钟”里面,梁文道专做一集“原来还有一个克鲁格曼”,节目开头很是有趣:

老实说,最近十年读张五常的文章常常会觉得头疼,因为这位据说极有可能要拿到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写自传的兴趣似乎比写经济还大。在谈经济问题时,他会说出“ 中国已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好制度”之类的怪话;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却能细致地描述旧作掀起重大影响的过程,不厌其烦地重复佛利民与贝克如何欣赏他佩服他的实例。
好在除了张五常之外,还有其他经济学家写得出一手好文章,能够让你天天追看,例如今年真正得了诺贝尔奖的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
张五常的大作还是十分有嚼头的,但其博客絮絮叨叨也实在令人受不了。弗里德曼早就不在了,而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争论也永远会持续下去。至于张大师是否与诺奖有缘,大概他心有不甘罢。

从张的博客里得知他擅长摄影、书法,最近还为深圳某琴童捧场,多少和艺术沾点边。也见过他的字,远看大效果过得去,但细节没办法谈——这当然也是现代中国书法的普遍问题。好在我们自晋代就出了二王,上千年大师不算多,就那么几个;文人墨客倒是不少,虽算不得一等一,却也自有一番趣味,所以现代人取其情趣亦可。

今天在张的博客看到“《张五常谈书法》视频”,得知其师为上海周慧君。一查周,上海书坛名人,但作品实在不相称。张在视频中大谈米芾,于是乎周学的是米字,而张跟周学顺理成章。

周学米字是显而易见的,但只可惜学了样子,却不得精髓,长划干如枯木,厚处又显单薄;粗处突然转向细处则常常出现破笔——基本功不够,不得调锋之法。大部分人喜米字,易学能出效果,但不知米字圆润细腻之处却不是一朝一夕功夫。从这个角度看,王字之难在于法度太严谨,而颜字浑厚,常人写不得。张学于周,几无精髓,只得皮毛。小聚之时相互吹捧还可以;拿到大庭广众不免贻笑大方。

No comments: